谁知道孔子"三十而立"的那一套理论?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8 22:55:10
谁知道孔子"三十而立"的那一套理论??谢谢了~!

《论语•为政》: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 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
意思是: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;三十岁时略有建树;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,不受迷惑;五十岁时已能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;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冷静思考而不冲动;七十岁时已能做到按照是非和道德标准而从容应对,言论和行动都不逾越规矩。
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治学、修养和人生历练的概述。孔子是一位刻苦好学,积极进取的人。他曾说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和政治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1月13日,“大众讲坛”邀请儒学学者丁冠之先生作了“大哉,孔子”的报告。
孔子和他的“三个第一”
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,卒于公元前479年。当时贵族学习的内容一般是“六艺”。六艺分两个层次。初级的是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高一层次的是:诗、书、易、礼、乐、春秋。大概孔子在30岁左右,已对两个层次的六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孔子30岁至51岁在鲁国活动,授徒讲学,大概就在这个时候。51岁曾任中都宰(相当县长。中都,今汶上),不到一年,继任小司寇、大司寇(大司寇相当于公安司法部长),摄相事。孔子担任此职至55岁离开鲁国,约四年时间。
作为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,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匡亚明先生在他的《孔子评传》中提出了两个方面。一是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”;二是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”。我认为还有第三个“第一”,是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,第一次对“仁”作了系统的论述,使之成为“仁学”。
殷周以来,直到孔子时代,文化教育被贵族垄断,“学在官府”,而孔子所开创的私学,则是“学在官府”到“学移民间”的历史性标志,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另外,孔子主张“有教无类”,开平民教育先河。根据史书记载,孔子一生,除了他从政的几年以外,一直没有间断教育工作。他教的学生,号称弟子三千,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。学生的来源,在地域上,除齐、鲁两国外,还有楚、晋、秦、陈、吴等国。学生的成分,绝大部分是处于下层的平民子弟,